目前位置: 首頁 > 知識中心 > 經營管理 > 只要有這一種能力,你也能當高階主管

只要有這一種能力,你也能當高階主管

提供機構:

亞太培訓顧問

加入收藏
收件人email:
寄件人姓名:
寄件人email:

 上個月,受某機構邀請,與近二十位企業講師,以「世界咖啡館」討論法,進行議題深度探討,主題為:「企業講師在進行企業內部教育訓練時,所看到的企業內部問題類型探討。」


由於與會者幾乎都是線上的企業講師,我們所進行企業內訓的公司,規模大多為上市櫃公司或知名品牌,討論的激烈程度與多元創意發想,自然不在話下。由於與談人都具有代表性,討論結果自然也有些參考價值,經過歸類後,八種常見問題分別為(以下排序不代表重要順序):

1. 老闆的領導出問題(心態、決心)
2. 內部溝通機制出問題
3. KPI與策略脫鉤
4. 團隊與部門主管因多頭馬車無法合作
5. 領導人的性格與格局
6. 人才出現斷層
7. 員工的執行力與意願不足
8. 上情不能下達,組織缺乏共識

企業內訓講師進行教育訓練時,為的是提供快速可用的技巧或觀念,讓參與訓練的員工在最短的時間內,學會某種技巧,通常進行訓練的時間,短則半天,長則為期一年。各種進行模式、時數、員工層級、規模大小、參與程度,我看得很多了。然而,講師或是顧問,能真正看出問題嗎?企業願意跟我們說真正的問題在哪裡嗎?就算企業願意說出真正的問題,而那些問題,是真的問題嗎?我們有能力解決嗎?一天的課程,你會期待解決多少問題呢?

我當講師九年,授課時數即將邁進八千小時,一千四百場的現場授課經驗,然而我天天都還在思考上面這些問題。

空降主管,如何帶領團隊往前衝?

幾周前,到了某家上市櫃公司上課,課程是該企業今年遴選精英班學員的其中一堂課:說故事影響力。該企業亦為該產業的龍頭企業,去年經營績效與業績成長都有不錯的表現。

總經理James跟我同年次,中午我跟他單獨在小房間裡面吃便當,這一小時,我學到的比教室外面更多,兩年前,原總經理高升副董事長,James從外頭空降進入該企業擔任總經理職務。

James大學念的是機械,研究所念台大EMBA,有過工研院、自行創業、科技產業高階主管等背景,最特別的是,他對三鐵有狂熱,游泳、自行車、跑步都難不倒他,也參加過中國大戈壁EMBA路跑,戰功彪炳、英俊挺拔、有著英雄般的外貌與謙遜的談吐。問題是,他完全沒有該產業的工作經驗......



對於一位空降,沒有該產業背景的總經理,要怎樣才能帶領該產業員工繼續打拚?

挑戰馬拉松 凝聚團隊共識

去年底,James號召一票員工參加「台北富邦馬拉松賽」,每位同仁依照自己的體能參加各個等級的比賽,賽前依照不同實力與程度,進行為期三到六個月不等的集訓。

James事前就聲明:「集訓,要利用大家下班與假期的時間喔」。我想光是集訓,就可以培養同仁間的革命情感了,等氣氛凝聚到最高點的時候,那天的比賽只是驗收成果罷了。只要James能讓大家願意且愉快的參與此一活動。

我在企業的管理電影院教學單元中時常提及,企業要能創造共識的方法只有兩個要素:
1. 挑戰一定要有難度(於是登玉山、橫渡日月潭、高空彈跳、三鐵這些活動就應運而生)
2. 高階主管要親自參與(越高階的主管越好)

我想James兩個要素都具備了。

路跑參賽過程中,還發生一個花絮,James說服另一位主管Ben參加「全馬」,Ben直說不要,James承諾Ben願意陪他跑完,無論成績為何,Ben就半推半就的答應了,比賽前,Ben也很認真準備。

比賽當天跑過一半後,就發現Ben右腳抽筋,沒多久左腳也抽筋,James就陪Ben用走的,走了約一小時後,兩人在河濱公園的草皮上坐著,James幫Ben按摩雙腳約二十分鐘,距離終點還有一段,James說:「我陪你一起跑完吧!」,Ben隨後也說:「我跟你拚了。」

兩人在全馬規定最長時間前返回終點,通過終點時,Ben終於忍不住激動情緒,相擁而泣。兩人以後就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。附帶一提的是,Ben從未跑過「全馬」。

James輸了比賽,卻贏得尊重,這故事很就快就在公司傳開。

隨後James在公司推行的「一人一運動」,非常成功,不管員工是不是喜歡跑步,每一位員工都要找到跟自己興趣相符的運動項目,持之以恆的鍛鍊與養成運動習慣,由於該產業是「美與健康」的產業,能有「美與健康」的員工,更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,於是,他從這個施策重點下手,著力頗深,兩年多也看出一些成效,員工人數快速成長兩倍,員工素質的全面提升,現在公司經營的狀況非常好,雖然產品與服務的價格,都比競爭對手貴很多。

低中高階主管,各自該具備哪些能力?

跟大家分享,不同職位主管需要有不同的能力:

基層主管需要有很高的「技術能力」,還可以的人際能力,與盡可能有的概念性能力。

中階主管首重「人際互動能力」,其他兩種能力,若能有會更好。

高階主管(如James)最重要的是「概念性能力」,沒有人會要他去第一線賣機器、修理機器、或是到第一線去跟客人進行面對接觸,此時的概念性能力,對於掌舵的總經理來說,是一種刻不容緩必須展現的能力。

然而,概念性能力,就是一種跨產業、跨領域、跨產品的整合、歸納、引申與帶領團隊的管理能力,需要大量與各產業的管理經驗,其中當然包含「成功與失敗」這兩種經驗。尤其在目標的訂定,與抓重點優先順序的選擇能力上,可以看出該名高階主管概念性能力的良窳。

於是我們或許會看到IT 產業的CEO轉戰零售通路擔任執行長;科技產業亞洲區總裁,轉戰房仲業負責大陸市場;金融業龍頭消金總經理,轉戰代工霸主擔任核心人物……在在顯示高階主管首重概念性能力,若高階主管只會技術性能力,我看也不用、更不能轉換跑道了。

現在我們把話說回來,你覺得一家公司的問題,大部分都會出在哪裡呢?

一場棒球賽,有70%的成敗關鍵,決定在「投手」。產業內企業的相互競爭,70%的決勝關鍵在「帶頭的人」,我是這樣認為的,那你呢?

日期:2013-08-29    出處:商業週 職場憲上學 專欄